Video PlayerClose
新華網北京9月4日電 題:整治“人肉開盒”,不妨換個思路
新華網記者 梁建強 宋立崑
近日,記者調查發現,在網絡社交平臺上,“人肉開盒”情況仍時有發生,其中還有不少未成年人的身影。
“人肉開盒”,是指通過非法手段進行網絡搜索、挖掘,搜集個人隱私信息,并在網上公布,引導網民對被“開盒”者進行網暴,往往給受害者造成巨大精神壓力和傷害。
尤其令人痛心的是,部分未成年人也參與到“人肉開盒”中。
有的孩子起初是受害者,后來卻淪為“開盒”的施暴者,有的甚至在互聯網“江湖”中形成不同“派系”和“山頭”,隨意加入“人肉群架”,企圖通過“以暴制暴”來解決矛盾和問題。看不慣的同學,甚至老師都可能成為他們“開盒”的對象。還有一些不法分子為謀取利益,唆使未成年人參與對受害者的“人肉開盒”行為。
近年來,對于“人肉開盒”,相關部門的打擊治理一直都在跟進。之所以屢禁不止,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,違規獲取個人信息還是太容易了。
“人肉開盒”治理,必須從源頭上破解個人信息泄露問題。對那些掌握著大量個人信息的部門、平臺、企業等,要進一步壓實責任。對于泄露、盜取他人隱私信息和數據的違規違法人員,必須加大懲處力度。
還有一種苗頭值得警惕,一些參與“人肉開盒”的不法分子從線上轉移到了線下,甚至出現跨省蹲守、砸門等行為。有的還與“飯圈”等聯系在一起。
可見,“人肉開盒”雖然主要發生在網上,但不能只將其視作一個網絡問題。在對“人肉開盒”治理中,應當創新方式方法,網上網下全鏈條聯動,加強對“人肉開盒”的追蹤,“誰掛人、就找誰”,讓施暴者無處遁形,付出應有代價。
換一個思路,也許能更有效剎住“人肉開盒”的歪風。
責任編輯: 蘇影